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淮上老骥的博客

非经本人许可,不允许转载本人原创博文,否则按侵权论处!谢谢合作!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作者 胡焕亮,笔名:淮上老骥、州来一夫 。 中华诗词学会、中国诗词研究中心暨中国诗词研究会、中国散文家协会、中国诗文学会会员、《诗刊》子曰诗社社员、中国《诗文杂志》编委、《大唐民间艺术》编辑、安徽省作家协会、安徽省诗词学会、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。淮南硖石诗词学会副会长、淮南市国学研究会副会长。有二百余万字诗歌、散文、小说、故事、人物传记等作品散见于国内外八十多家刊物杂志,近百篇文章收录多种经典文本。出版过合集两部、个人散文集《流动的心痕》一部,多次获得国内征文奖项。荣录《中国教育界名人大辞典》。

 
 

绝句《淮王鱼》外三首  

2016-09-13 10:10:49|  分类: 诗歌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淮王鱼

淮水为家贵为珍,濒临灭绝痛堪深。

老詹甘冒千夫指,拯救奇鱼敢舍身。

 

农家博物馆

渔网牛车犁磙碓,木床木柱豆油灯。

农家农具农文化,惟愿渊源有继承。

 

硖石口

悬岩峭壁水中分,神字摩崖岁月深。

展翼慰农亭耸立,千年皂荚绿成茵。

 

禹王山

栉风沐日葱茏立,脚踏长淮岁月嵘。

遥望群峰多竞秀,英雄遗迹映长空。


绝句《淮王鱼》外三首 - 淮上老骥 - 淮上老骥的博客

 

绝句《淮王鱼》外三首 - 淮上老骥 - 淮上老骥的博客

 

绝句《淮王鱼》外三首 - 淮上老骥 - 淮上老骥的博客

 

 

 

 

 

    淮河三峡虽不及长江三峡美丽,却也平添了淮河的壮丽景色。被称为淮河第一峡的硖石口,地势险要,水流湍急,风景秀丽,加上千百年来流传的大禹治水的故事和一些美丽传说,更是增加了硖石口的诱人魅力。 
  
    美丽峡口锁长淮 
    硖石口,又称硖山口,位于凤台县境内,古称“长淮津要”,东西硖石高有十余丈,夹淮相峙。硖山口是淮河的游览胜境,若风和日丽,登临硖石,寻访禹王旧迹,观看淮水碧波,目睹“硖石晴岚”,风帆飞鸟,岸柳轻拂,令人心旷神怡。 
  西硖石顶上有一古亭“慰农亭”。此亭重建于清光绪丁丑年间,方形瓦顶,石柱飞檐,亭柱上刻有西蜀籍知县颜海扬手书对联“选胜值公馀,看淮水安澜,硖山拱秀;系怀在民隐,愿春耕恒足,秋稼丰登”。亭西有一颗大皂荚树,虬枝横空,皮干浑如黑铁,奇巧苍劲,与慰农亭成为此地标志性景点。 
  在西硖石南端峭壁上还有一摩崖石刻,为宋咸淳年间寿阳夏松题《筑城记》,高6.2尺,宽4.4尺,字若碗口,模糊不清,但仍可辨认。南宋度宗淳熙十年(1274年),元世祖忽必烈率兵南下,南宋“朝廷以银二万两命寿春措置边防”,硖石城建成,夏松将《筑城记》刻于崖上。《筑城记》全文“硖石两岸对峙,旧立二城,以为长淮津要。去腊已城筑东岸,西岸犹榛芜荆棘。今负,松驰檄总统舟师,攻剿正阳虎巢,给假秋,奉阃命创筑,同都统孙位,都统彭宗位,都统孙应武,率步将士,协力用工,不一月城成,以复版图之旧。咸淳甲戌仲秋朔日,寿阳夏松题石。”当时,夏松是寿阳府的都统,在元兵大举压境之时,持同仇敌忾、光复故士之志,确实是难能可贵。 
  1991年,淮河大水,硖山口河窄滞洪,造成大片内涝。当年冬天,由国家拨款,历时三年,劈开西硖口,拓宽河道300米。硖石临淮所筑亭及石壁予以保留,变成了今天的河中孤岛,西硖石虽成孤岛,但闲亭古树,映缀水间,岛影如鼋,更添了诗情画意,如今,人们还能够在此处看到淮河水倒流的奇观。 

  大禹分硖石传说 
  相传硖山口原是八公山中一座山峰,大禹治水时,因峰阻水,遂将硖石东西分开,两石相距五百多米隔岸相望,淮水扬涛从中穿过,两山夹峙,急流漩涡,惊涛拍岸,声震云天。关于大禹将峡石分开的传说有两个版本: 
  相传,在上古年间,硖石山原是八公山中的一座山峰,因挡住了淮水的去路,淮河因此时常泛滥。有一天,大禹治水来到此处,见硖石山挡住了水流,大片土地被淹没,村庄被冲走,大禹心情十分沉重,向天帝要了一把神斧,将硖石山劈成两半,分成东硖石和西硖石,从此,淮水从中穿流,入湖归海,解决了百姓饱受洪患之苦。后人为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,在硖石山上建造了一座古朴雅致的禹王亭,也就是现在的慰农亭。 
  另一传说是在很久以前,硖石山挡住淮河水路,农田和村庄被淹。禹王治水到此,正与手下研究治水方案时,忽然从十里外的凤凰山中飞来十只色彩斑斓的凤凰,从空中丢下十捆红线团,然后径直飞去。禹王看到红线团,料定是神鸟赐宝,必有大用。于是,他命人将红线编织成一根鞭子,他挥起鞭子,向硖石山“叭叭”几鞭打去,硖石山当即被鞭打成两半,分成东硖石山和西硖石山。 
  这两个禹王治水故事虽然是传说,但据《淮河流域之大禹事迹汇辑》记载,禹王治理淮河有两个重点,其中一个就是凤台县的硖山口,踏着禹王当年治水的足迹,来到硖山口观赏风景,听听关于禹王的传说,也不失为一好去处。 
           
   “长淮津要”硖山口 
  古往今来,无数征战,硖山口一直是据险屯兵之处,被兵家称之为“长淮津要”。《水经注》载:“淮水又北经山峡中,谓之硖石,对岸山上结二城,以防津要”。《三国志·魏志》载:“甘露元年(公元256年),诸葛诞据寿春,王昶军峡石”。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,这里曾是东晋军队抵御前秦军队前沿的重要据点。《资治通鉴》载:“秦国苻坚命苻融攻寿阳。东晋派龙骧将军胡彬赴援,闻寿阳城陷,退守硖石。融进攻之。”胡彬在粮草将尽,处境十分危急情况下,凭借硖石天险,与苻融之军相持了近一个月,直至取得最后胜利。南北朝时,淮河为南北交战的界河,硖山口在军事上的作用,更为突出。如梁、魏大战于此地,梁将尹明世屯据东峡石,大将祖悦袭击魏西峡石守军。陈太建五年,遣大将吴明彻等率兵伐北齐,部队直抵西硖石,东硖石北齐守军不战自败。

 

http://xawbzah.blog.sohu.com/20306366.html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26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