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淮上老骥的博客

非经本人许可,不允许转载本人原创博文,否则按侵权论处!谢谢合作!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作者 胡焕亮,笔名:淮上老骥、州来一夫 。 中华诗词学会、中国诗词研究中心暨中国诗词研究会、中国散文家协会、中国诗文学会会员、《诗刊》子曰诗社社员、中国《诗文杂志》编委、《大唐民间艺术》编辑、安徽省作家协会、安徽省诗词学会、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。淮南硖石诗词学会副会长、淮南市国学研究会副会长。有二百余万字诗歌、散文、小说、故事、人物传记等作品散见于国内外八十多家刊物杂志,近百篇文章收录多种经典文本。出版过合集两部、个人散文集《流动的心痕》一部,多次获得国内征文奖项。荣录《中国教育界名人大辞典》。

 
 

人生相逢自有时  

2014-06-03 10:15:05|  分类: 人间故事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人生相逢自有时 - 淮上老骥 - 淮上老骥的博客
 
人生相逢自有时 - 淮上老骥 - 淮上老骥的博客
 
人生相逢自有时 - 淮上老骥 - 淮上老骥的博客
 
人生相逢自有时 - 淮上老骥 - 淮上老骥的博客
 
  人生相逢自有时
  文/安徽 淮上老骥

  中国著名花鼓灯表演艺术家陈敬之先生离开我们将近两年了,可老先生的音容笑貌依然如昨,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。
  本来,以我们的年龄、职业和爱好,是很难有机会让我们相逢一叙的,但冥冥之中似乎有缘,在上个世纪末,我们就有过一次见面的机缘。
  一九九九年夏,我被调到离家十几里之遥的一所学校主持工作。上任伊始,工作千头万绪,加上要应付上级主管部门“普九”、开学工作检查,我每天都觉得时间和精力不够用。这不,我骑着单车,刚刚挥汗如雨,才进入校园,就接到电话通知:到教育组开会。与助手简单交代几句,立马骑上车折返,赶往教育组参加“普九”工作会议。会议刚开完,电话又响了,是学校的教务主任打来的:“校长,请您马上回到学校来,这里有人要见您!”
  我问是谁啊?有什么要紧事么?
  电话那头说是一个老者,带了好几个男男女女,在校长室等您呢,并且坚持说一定要见到您本人,还说与您父亲是老相识呢!
  闻此言,我就感到有些纳闷了。家父的熟人、朋友、同事中,我怎么也想不到还有谁是我没见过的?找我会有什么事呢?带着这些疑问,骑上车子就往学校赶。
  半个小时后,我进了学校大门,一眼就看到我的办公室门前站了好几个人,居然没有一个是我认识的,为首的是一位精神矍铄、满头银发、个子瘦高的老人。招呼到办公室落座后,那老者自我介绍道:我是凤台县花鼓灯艺校的,我叫陈敬之,是来招生的,希望能得到你们学校的支持和配合。
  说实话,平时这个来招生,那个来招聘的,见过不少,把我们高年级的学生以及家长都搞得人心浮动的。为了稳定学生,让他们安心读书,我们一般对这些人都不是很热情的。可听说他就是陈敬之,是我从小就不知听过多少遍的著名的花鼓灯兰花扮演者,艺名“一条线”的陈老先生,不禁心生敬意,何况他还说是我父亲的老熟人呢?后来转念一想,是不是我父亲的熟人倒还难说,没准是怕吃闭门羹,故意套近乎的吧?
  我一边给他们递上烟茶,一边装着漫不经心地问道:“听说您老先生和我家父熟识,不知是在哪里,怎么认识的啊?”我心想,真的假的,这一问就知分晓了。
  那老爷子看出了我的疑虑,灿然一笑:“哈哈,和你父亲认识的时候,恐怕还没有你呢?”稍停顿了一下,他不仅说出了我父亲的姓名,还反问我:“没听说过解放初期你父亲参加过土改工作队,后来曾在清泉、城关、陈集等学校当过校长?”
  这一说,让我彻底折服了,事实正如他说的这样,家父不仅参加过土改工作队,还在县人民法院做过陪审员呢,熟识他的人有多少,可想而知了。
  听他随行的人介绍说,我眼前这位老人,已经八十岁高龄了。由于他酷爱花鼓灯艺术,为了让这门艺术后继有人,多出优秀人才,老先生不仅刻苦钻研、创新动作,编写花鼓灯唱词,还亲自授课带学生,下基层、进学校挑选新苗。听到这里,不光是我,连我的同事们也肃然起敬了。
  那次是我和老先生首次正式见面,而且有了很好的合作。这以后,我们还有过两次短暂的接触,一次是在他挑选新苗的日子里,一次是在他的家乡,花鼓灯培训基地——陈巷村。
  那天,我和县文联、作协的同仁们到新集镇采风,活动的最后一个项目,就是走进安徽省花鼓灯陈氏流派原始生态村。在那里,我不仅更加全面、详细地了解到陈老先生大半个世纪以来孜孜以求、艰辛付出,还分享了他丰收的喜悦,亲见了他的硕果累累、辉煌的成就。陈敬之先生,原名陈孝恭(1919-2012);因号敬之,又名陈敬之,艺名"千里长淮一条线",安徽凤台新集镇陈巷村人。他自幼就是个花鼓灯迷,12岁开始,在田间地头割草放牛时,就学着扭花鼓灯……
  2007年11月,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“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”命名和授牌仪式,凤台县著名花鼓灯老艺人陈敬之获此殊荣。次年6月9日,他又被确定为安徽省30位“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”。已是89岁高龄的陈敬之,艺名“一条线”,是凤台流派花鼓灯和推剧的奠基人之一。他的表演以情感细腻、身段优美、舞姿活泼、唱腔动听而闻名淮河两岸,饮誉中国舞蹈界。他的颤、颠、抖“三字经”,舞步上的“风摆柳”,形体上“三掉弯”,扇花上“三指夹”等,都堪称花鼓灯艺术的经典。陈敬之不但能跳,而且善唱。早期他把花鼓灯民间小调融于戏剧唱腔中,后跟老艺人学“清音”调,慢慢形成自己的唱腔风格。他的演唱风格初期被群众称为“四句推子”,后被称为“一条线调”,对凤台花鼓灯表演艺术特色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。
  就在大家全神贯注地浏览陈老先生事迹介绍、参加国内重大演出活动资料、与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、编导艺术家,中国现代民族民间舞的奠基创始人,北京舞蹈学院创建人,有“东方舞神”之誉的贾作光先生合影时,铿锵的锣鼓声直撞耳鼓。随着鼓声,一群穿着富有民族特色演出服、宛如雨后春笋般的少女,踩着鼓点,手摇彩扇,婀娜地飘进宽大的场地,翩翩起舞。陈老先生则庄重地站在旁边,眯缝起眼睛,静静地欣赏着自己的得意新作。
  人生何处不相逢?人生相逢自有时。
  相信陈老先生在天国里不会寂寞,不会孤独,更不会失望。因为他辛勤的汗水,执着的追求,正演化成一朵朵盛开的奇葩,在清脆的鼓点声中,越开越鲜艳、越开越耀眼。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01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